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南京农业大学

  • 建校时间:1902年
  • 招生简章:共5份简章
  • 院校类型:农林类
  • 所在地区:江苏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南京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陆隽鹤

姓名:陆隽鹤电话:025-84395164职称:教授邮箱:jhlu@njau.e.cn从事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水处理工程、污染生态修复、环境化学院系:环境科

  • 南京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葛滢

    姓名(职称):葛滢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1974.7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5892(Tel)(Fax)yingge711@njau.e.cn;;y

  • 南京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高彦征

    姓名(职称):高彦征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13675105881(Tel)(Fax)gaoyanzheng@njau.e.cn所属单位:资源

  • 南京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代静玉

    姓名:代静玉电话:025-84396208职称:教授邮箱:daijy@njau.e.cn从事专业:环境保护学研究方向:土壤化学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代静玉

  • 南京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朱毅勇

    姓名:朱毅勇电话:025-84396393职称:教授邮箱:yiyong1973@njau.e.cn从事专业:植物营养学研究方向:质子泵与植物根系对养分运输的机制院系

  • 南京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张亚丽

    姓名:张亚丽电话:025-84396228职称:教授邮箱:ylzhang@njau.e.cn从事专业:植物营养学研究方向:植物氮磷高效的生理机制院系:植物营养系

  • 南京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张瑞福

    姓名:张瑞福电话:025--84396212职称:教授邮箱:rfzhang@njau.e.cn从事专业:植物营养与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方向:根际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院

  • 南京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徐阳春

    姓名(职称):徐阳春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1964.2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6824;051087359906(Tel)02584396824(Fax)ycxu@njau.e.cn所属单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毕业院校:南京农业大学从事专业:植物营养学研究方向:植物氮素营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发表论文:1.YCXu,QRShen,MLLi.2004.EffectofsoilwaterstatusandmulchingonN2OandCH4emissionfromlowlandricefieldinChina.BiologyandFertilityofSoils,39:215-217.2.徐阳春,沈其荣.2004.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供氮特性的影响.土壤学报,41(1):87-92.3.黄新宇,徐阳春,沈其荣.2004.水作与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7(1):32-35.4.杨春悦,沈其荣,徐阳春,等.2004.有机高氮肥的施用对菠菜生长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7(2):60-63.5.殷晓燕,徐阳春,沈其荣,等.2004.直播旱作水稻的吸氮特征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生态学报,24(8):1575-1581.6.殷晓燕,徐阳春,沈其荣,等.2004.直播旱作和水作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研究.土壤学报,41(6):983-986.7.XuYC,ZhangYL,ShenQR,etal.2005.Aninnovativemethodforthetreatmentofricestrawtoimprovenitrogenuptakeefficiency.BiologyandFertilityofSoils,41:291-294.8.穆杰,徐阳春,沈其荣.2005.废弃鸡毛化学降解工艺研究.农村生态环境,2005,21(2):77-80.9.蒋廷惠,占新华,徐阳春,等.2005.钙对植物抗逆能力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应用生态学报,16(5):971-976.10.高志,徐阳春,沈其荣.2005.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复混肥对玉米苗期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6):68-72.11.吴延寿,徐阳春,沈其荣.2006.种稻方式对后茬大麦生长及土壤氮素转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土壤学报,43(1):168-171.12.吴小庆,徐阳春,沈其荣.2006.植物叶片氨挥发研究进展.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2(2):80-84.13.穆杰,徐阳春,沈其荣.2006.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肥制备工艺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2(6):896-901.14.穆杰,徐阳春,沈其荣.2006.氨基酸螯合微肥对旱作水稻苗期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5):178-182.15.李勇,徐阳春,郭世伟,沈其荣.2006.不同覆盖旱作水稻对后茬大麦生长和土壤氮素的影响.20(6):111-113.16.魏成金,尹金来,徐阳春,周春霖,沈其荣.2006.不同氮磷水平对北美海蓬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9(4):59-63.17.朱培淼,杨兴明,徐阳春.2007.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促进作用.应用生态学报,18(1):107–112.18.XuYC,ChenW,ShenQR.Soilorganiccarbonandnitrogenpoolsimpactedbylong-termtillageandfertilizationpractices.COMMUNICATIONSINSOILSCIENCEANDPLANTANALYSIS,2007,38(3-4):347-357(SCI).19.MuJie,WaseemRaza,YCXu,QRShen.2008.reparationandoptimizationofaminoacidchelatedmicronutrientfertilizerbyhydrolyzationofchickenwastefeathersandtheeffectsongrowthofrice.JournalofPlantNutrition,31,571-582.20.徐阳春,吴小庆,郭世伟,沈其荣.2008.水稻生育后期地上部氨挥发与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4(2):207-212.21.郎晓峰,徐阳春,沈其荣.2008.不同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供氮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4(3):33-38.22.陈刚,徐阳春,沈其荣.2008.施氮水平对水稻生育后期地上部氨挥发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9(7):1483-1488.23.杨兴明,徐阳春,黄启为,沈其荣.2008.有机(类)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学报,45(5):925-932.24.张富国,徐阳春,沈其荣,王永红.不同种稻方式对后茬大麦产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2):49-53.25.欧杨虹,徐阳春,沈其荣.有机氮部分替代无机氮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江苏农业学报,2009,25(1):106-111.26.吴小庆,徐阳春,陆根法.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以盆栽水稻实验为例.生态学报,2009,29(5):2481-2488.27.YinglinLu,YangchunXu,QirongShen,CaixiaDong.Effectsofdifferentnitrogenformsonrootgrowthandphytohormonesinthexylemsapofhydroponically-growntomato(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PlantSoil,2009:315:67-77.28.WuChenglong,ShenQirong,XuYangchun.Fateof15Naftercombinedapplicationofrabbitmanure.BiologyandFertilityofSoils,2010,46:127-137.doi:10.1007/s00374-009-0420-9科研项目:1.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叶片氨挥发的差异及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37,2004.1-2006.12,主持2.土壤友好型生态肥的开发与应用,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执行专家3.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农业废弃物处理开发高氮有机肥技术研究与开发,BE2004303,2004.7-2006.6,副主持4.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农产品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BE2006330,2006.7-2008.6,副主持5.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商品有机肥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2006BAD10B09,2006-2010,主持6.科技部863项目,利用固体废弃物研制克服连作土传病害的技术及产品,2006AA10Z416,2006.12-2010.10,主持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效解磷细菌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行为特征研究,项目编号:30771258,2008-2010,主持8.国家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土肥与机械研究室岗位专家9.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固体废弃物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BE2009672,2009-2011荣誉及获奖:1.2004.8植物营养学课程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第二完成人2.2004.12植物营养学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第二完成人3.2004.12中药渣综合利用技术与精制有机肥的产业化开发,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4.2005.6按社会需求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人才的模式研究与实践,江苏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完成人5.2007.12南京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6.2009.2产学研结合分类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人才的模式与实践,江苏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四完成人7.2009.9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教师8.2009.10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南京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徐国华

    姓名(职称):徐国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性别:男出生时间: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08625)84396246(Tel)(008625)84396246(Fax)

  • 南京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黄朝锋

    姓名:黄朝锋电话:84399562职称:教授邮箱:chaofeng.huang@njau.e.cn从事专业:植物营养与抗逆的分子遗传学院系:植物营养系黄朝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