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江苏科技大学

  • 建校时间:1933年
  • 招生简章:共18份简章
  • 院校类型:理工类
  • 所在地区:江苏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戴安伦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黎文航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高延敏

    学院材料学院

  •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徐玉松

    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张家港校区)

  •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金云学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周海骏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李敬勇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许俊华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刘少光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刘少光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1月职称教授级高工学位博士联系电话 EmailLsg1526@126.com指导专业博士专业: 学术型硕士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领域:材料工程刘少光教授简介刘少光,男,1964年1月生;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浙江大学兼职博导,江苏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瀚昱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和浙江科得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功能材料学会理事,浙江省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温州市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学报》(EI期刊)和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艺》(EI期刊)的审稿专家。浙江省百名科技创新青年标兵,浙江省专家库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人才,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主要学习经历:1980-1984年浙江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4-1985年在农牧渔业部温州渔业机械厂担任技术工作。1985-1988年浙江大学(合肥工大)金属材料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88-1999年在合肥工业大学任教,副教授,表面工程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2001-2006年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习,获博士学位。2007-2008年由瑞典政府资助赴瑞典进修学习。主要科研方向:一、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二、高温冲蚀磨损与耐磨材料研究;三、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项目及成果:主持完成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项(《新型高效SCR脱硝催化剂》),主持完成6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Fe-Mn-Cr系节能材料研究及其在临界锅炉防磨抗爆中的应用》、《高效环保脱硫除雾器》、《水钻抛磨夹具》、《高温防磨抗蚀特种涂料》、《新型高导耐热铜合金》、《超临界锅炉抗高温冲蚀覆层强化材料》),1项中石化镇海研发项目《提高CFB锅炉布风板喷嘴抗磨性研究》,1项上海宝钢集团研发项目《临界锅炉管道高温防磨技术研究》,3项温州市科技局项目(《环保脱硫除雾器的研制》、《燃煤电厂锅炉高温防磨抗蚀特种涂料》、《新型耐磨抗蚀CFB锅炉布风板喷嘴的研究》),1项温州市人事局扶工扶农项目(《CFB锅炉管道耐温耐磨可焊涂层》),6项鹿城区科技局的科技项目。主持制订相应的企业标准6项。所获奖项:[1]《超临界锅炉抗高温冲蚀覆层强化材料》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一。[2]《含Ti-Al金属间化合物粉芯丝材的电弧喷涂层的高温冲蚀性能》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三等奖,排名第一。[3]《Hightemperatureerosionpropertiesofarc-sprayedcoatingsusingvariouscoredwirescontainingTi-Alintermetallics》获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自然科学学术二等奖,排名第一。[4]《氮气保护对TiAl3和Cr3C2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及高温冲蚀性能的影响》获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自然科学学术三等奖,排名第一。[5]获温州市科技进步奖3项:《超临界锅炉抗高温冲蚀覆层强化材料》、《环保脱硫除雾器的研制》、《新型高效SCR脱硝催化剂》,皆排名第一。[6]获温州市鹿城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5项,皆排名第一。[7]获温州市专利实施二奖3项:《含纳米材料药芯的电弧喷涂丝材的制备方法》、《超临界锅炉抗高温冲蚀覆层强化材料》、《轧拔式叠口包丝机/张力式直线拉丝机》,皆排名第一。[8]《高速电弧喷涂FeMnCr/Cr3C2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三。[9]《耐高温冲蚀超音速电弧喷涂层结构及性能》获第十三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排名第一。[10]《退火处理对含纳米陶瓷粉电弧喷涂层组织结构与高温冲蚀性能的影响》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排名第一。[11]《超临界锅炉管道耐磨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冲蚀规律》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排名第一。[12]《ThestructuresandhightemperaturepropertiesofFeMnCrNiAl/Cr3C2compositecoatingsbyhighvelocityarcspraying》获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自然科学学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三。[13]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应用型技术和高新产品30多项,获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3项,录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4项。授权专利:[1]发明专利:《张力式直线拉丝机》,专利号:ZL2008101636697,2011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发明专利:《轧拔式叠口包丝机》,专利号:ZL2008101636714,2010年授权,第一发明人;[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防脱落耐磨涂层的水冷壁》,专利号:ZL2009100519440,2010年授权,第一发明人;[4]发明专利:《含纳米材料药芯的电弧喷涂丝材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410017882.9,2006年授权,第一发明人;[5]发明专利:《超音速电弧喷涂机导电嘴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ZL200410017883.3,2006年授权,第一发明人;[6]发明专利:《耐热铜合金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ZL200410100854.3,2007年授权,第一发明人;[7]发明专利:《超临界锅炉防磨抗蚀涂料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0410100855.8,2007年授权,第一发明人;[8]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剂在烟气选择性还原脱硝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810063450.X,2011年授权,第二发明人;[9]发明专利:《一种以不锈钢为基板的纳米线结构TiO2载体、以其为载体的脱硝催化剂及二者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110115883.7,2013年授权,第一发明人;[10]发明专利:《一种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110115884.1,2013年授权第一发明人;[11]发明专利:《一种Fe-Mn-Cr系电弧喷涂粉芯丝材》,专利号:ZL2008100627309,2010年授权,第二发明人;[1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弧喷涂导电喷嘴》,专利号:ZL200420022150.4,2005年授权,第一发明人;[13]实用新型专利:《环保脱硫除雾器》,专利号:ZL200520116872.0,2007年授权,第一发明人;[14]实用新型专利:《多折向波形板》,专利号:ZL200520116870.1,2007年授权,第一发明人;[15]实用新型专利:《全锥切线防溅喷嘴》,专利号:ZL200520116871.6,2007年授权,第一发明人;[16]实用新型专利:《轧拔式叠口包丝机》,专利号:ZL200820171372.0,2009年授权,第一发明人;[17]实用新型专利:《张力式直线拉丝机》,专利号:ZL200820171370.1,2009年授权,第一发明人;[18]实用新型专利:《增压式分段加热高温冲蚀磨损试验机》,专利号:ZL200820171371.6,2009年授权,第一发明人;[19]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带有防脱落耐磨涂层的水冷壁》,专利号:ZL200920072900.1,2010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0]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减磨的指数阻流架》,专利号:ZL200920072899.2,2010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1]外观设计专利:《风帽(1)》,专利号:ZL200930098943.2,2010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2]外观设计专利:《风帽(2)》,专利号:ZL200930098944.7,2010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3]外观设计专利:《风帽(3)》,专利号:ZL200930098945.1,2009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4]外观设计专利:《风帽(4)》,专利号:ZL200930098948.5,2010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5]外观设计专利:《风帽(5)》,专利号:ZL200930098949.X,2009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6]外观设计专利:《风帽(6)》,专利号:ZL200930098952.1,2010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7]外观设计专利:《陶瓷保护套》,专利号:ZL200930098953.6,2010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8]外观设计专利:《钟罩型布风板风帽》,专利号:ZL2010035270300,2011年授权,第一发明人;[29]外观设计专利:《加强型冷渣器风帽》,专利号:ZL201030526783X,2011年授权,第一发明人;[30]外观设计专利:《球冠型返料阀风帽》,专利号:ZL2010305270419,2011年授权,第一发明人;[31]外观设计专利:《四风道风帽》,专利号:ZL2010305270141,2011年授权,第一发明人;[32]外观设计专利:《蘑菇型风帽》,专利号:ZL2010305270279,2011年授权,第一发明人;[33]外观设计专利:《圆柱型返料阀》,专利号:ZL2010305270457,2011年授权,第一发明人。发表论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代表论文如下:[1]Shao-GuangLiu,Jin-MingWu,etc.Hightemperatureerosionpropertiesofarc-sprayedcoatingsusingvariouscoredwirescontainingTi–Alintermetallics[J].Wear,2007,262:555-561. (SCI,EI收录)[2]刘少光,赵琪,李志章等.N2保护对TiAl3和Cr3C2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及高温冲蚀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8,39(1):166-169. (EI收录)[3]刘少光,吴进明,张升才等.氮气保护对纳米复合涂层组织结构与高温冲蚀性能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42(3):493-497. (EI收录)[4]LiuShaoguang.Anacceleratedsimulatingtesterforevaluatingtheelevatedtemperatureerosion-corrosionbehaviorofironandsteelingas-solidfluids[J].Tribotest,1995,2(2):113-120. (EI收录)[5]刘少光,吴进明等.退火处理对含纳米陶瓷粉电弧喷涂层组织结构与高温冲蚀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6,37(12):2023-2026. (EI收录)[6]刘少光,吴进明,张升才等.超临界锅炉管道耐磨涂层组织结构及冲蚀规律研究[J].动力工程,2006,26(6):908-912. (EI收录)[7]刘少光.锅炉管道失效分析及非涂层防护技术研究现状[J].功能材料,2010:389-392. (ISTP收录)[8]LuoLeima(浙大博士生),LiuShaoguang.EffectofAlcontentonhightemperatureerosionpropertiesofarc-sprayedFeMnCrAl/Cr3C2coatings[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2),2010:201-206. (SCI,EI收录)[9]罗来马(浙大博士生),刘少光.高速电弧喷涂FeMnCr/Cr3C2涂层抗高温冲蚀磨损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39(2),2010:234-237. (SCI,EI收录)[10]赵琪(江苏科大硕士生),刘少光.NiTi-Cr3C2/纳米TiC涂层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34,3(379),2009:80-83. (EI收录)[11]周涛(江苏科大硕士生),刘少光.SCR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34(2),2009:317-324. (EI收录)[12]罗来马(浙大博士生),刘少光.生物质锅炉管道耐腐蚀涂层的力学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32(3),2011:148-152. (EI收录)[13]LuoLeima(浙大博士生),LiuShaoguang.HotcorrosionperformanceofFeMnCrAl/Cr3C2coatingsdepositedbyhighvelocityarcspraying[J].TransactionsofMaterialsandHeatTreatment,31(9),2010:128-132. (EI,CA,MA收录)[14]罗来马(浙大博士生),刘少光.高速电弧喷涂FeNiCr/Ni包覆Cr3C2涂层组织和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40(8),2009:1285-1296. (EI收录)[15]孙乃荣(江苏科大硕士生),刘少光.纳米TiC对高速电弧喷涂FeNiTi/Cr3C2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材料[J].热处理学报,30(5),2009:201-204. (EI收录)[16]罗来马(浙大博士生),刘少光.高速电弧喷涂FeMnCr/Cr3C2涂层抗高温冲蚀磨损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39(2),2010:2344-237.(SCI,EI收录)[17]戴炎彬(江苏科大硕士生),游碧龙,刘少光.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合金的组织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43(8),2012.(EI收录)[18]苏茂(江苏科大硕士生),刘少光.稀土氧化物对钒钛类催化剂性能的影响.Proceedingsof2011ChinaFunctionalMaterialsTechnologyandInstryForum.CFMTIF,2011:361-365.(ISTP收录)*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王海龙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