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 建校时间:1938年
  • 招生简章:共0份简章
  • 院校类型:理工类
  • 所在地区:云南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考研 考博

    招生简章

    • 院系所
    • 考试方式
    • 学习方式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拟招人数
    • (000)不区分院系所
    • 统考
    • 全日制
    • (081705)工业催化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专业:(不含推免)
    • (000)不区分院系所
    • 统考
    • 全日制
    • (080603)有色金属冶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专业:(不含推免)
    • (000)不区分院系所
    • 统考
    • 全日制
    • (080502)材料学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专业:(不含推免)
    • (000)不区分院系所
    • 统考
    • 全日制
    •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专业:(不含推免)
    院校动态 分数线 报录比
    调剂信息 推免信息 导师信息
    热门问答 热门资讯
    • 求08年所有考研的三区学校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农业3236373161大学 西南林学院 昆明医学院 大理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展开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农业3236373161大学 西南林学院 昆明医学院 大理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搜索院校 院校名称列表 广西大学 广西工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工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中医学院 桂林医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桂林空军学院 院校名称列表 贵州大学 贵阳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 院校名称列表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藏医学院 院校名称列表 新疆大学 塔里木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喀什师范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 新疆财经学院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科院乌鲁木齐天文站 院校名称列表 青海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学院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院校名称列表 兰州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中医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商学院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政法学院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院校名称列表 宁夏大学 宁夏医学院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院校名称列表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财经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到新浪的网站去看看吧,有好多!!或者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收起
    • 2012考研英语47,总分373,报的A区区域经济学,还有路走吗???
      你的英语分数是低了些,不过也不是没有希望。今年把A区和B区合并了,所以如果你想3330326638调剂,只能调剂到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的学校里。那些学校以你的……展开
      你的英语分数是低了些,不过也不是没有希望。今年把A区和B区合并了,所以如果你想3330326638调剂,只能调剂到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的学校里。那些学校以你的总分来说是绰绰有余的,只要英语分数线过了一般没有问题。主要学校有:1、广 西 广西大学 广西工学院 桂林医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桂林空军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中医学院 2、海 南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3、云 南 云南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昆明医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 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 大理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4、西 藏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藏医学院 6、甘 肃 兰州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甘肃中医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商学院 甘肃政法学院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7、青 海 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民族大学 8、宁 夏宁夏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9、新 疆 新疆大学 塔里木大学 喀什师范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农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10、贵 州 贵州大学 贵阳医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学院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遵义医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 其中,建议:云南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呵呵楼上几位前辈推荐的都是云南财经大学和贵州财经学院,为什么呢,那几所云大,广西大学,内蒙古大学,石河子大学 不怎么好吗?嘿嘿,我实在是不太清楚这些大学,希望帮忙解答一下,谢谢了~~~还有就是如果我的分数只能上B区的专硕,值不值啊,这个都是自费吧,唉……追答因为你是学经济的,所以那些学校比较适合你。如果你本来报的是学硕,而又没过学硕的线的话,那你就没有资格调剂到专硕。谢谢!收起
    • 考研调剂需要具备的基本常识?
      考生调剂基本条件:(一)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二)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三)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四)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展开
      考生调剂基本条件:(一)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二)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三)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四)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当相同。(五)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指体育学及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硕士,工学照顾专业,下同)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体育学与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硕士,工学照顾专业之间调剂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六)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七)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符合相关招生单位确定的接受“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调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考生,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收起
    • 2012考研b区学校
      B区招研的单位如下(包括科研院所),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财经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金属材料……展开
      B区招研的单位如下(包括科研院所),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财经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 宁夏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商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中医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政法学院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青海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新疆大学 伊犁师范学院 喀什师范学院 塔里木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科院乌鲁木齐天文站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藏医学院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昆明医学院 大理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贵州大学 贵州民族学院 贵阳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学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西大学 广西工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中医学院 桂林医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桂林空军学院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A类考生copy: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此信息来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收起
    • 我今年考研,总分317只能被调剂到C区了,我考试的是设计艺术学,哪个学校能接受我这个专业的调剂呢?
      这个你就得关注相关院校的网站或联系研招办咨询广西大学 广西工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中医学院 桂林医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桂……展开
      这个你就得关注相关院校的网站或联系研招办咨询广西大学 广西工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中医学院 桂林医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桂林空军学院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西南林学院 昆明医学院 大理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贵州大学 贵阳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财经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 新疆大学 塔里木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喀什师范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 新疆财经学院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科院乌鲁木齐天文站 青海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学院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宁夏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藏医学院這裡有好多學校都沒有藝術設計學的研究生啊。。。这个你就得自己查啊。自己的事自己一定要认真对待啊收起
    • 冶金专业考研
      国内在冶金方面不错的有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鞍山钢铁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一般按照照顾专业录取。楼上说的就是对了补充一个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展开
      国内在冶金方面不错的有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鞍山钢铁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一般按照照顾专业录取。楼上说的就是对了补充一个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收起
    • 19考研.有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学长学姐吗
      ……展开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1928年6月9日,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任院长。1928年6月,国立中央研究院理化事业研究所(含物理、化学、工程三组)在上海成立。1928年7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分开建所……展开
      1928年6月9日,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任院长。1928年6月,国立中央研究院理化事业研究所(含物理、化学、工程三组)在上海成立。1928年7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分开建所。1930年初,物理、化学、工程三所共用的理工实验馆动工建造。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研究所内迁昆明。1945年9月,研究所在昆明更名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1946年6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研究所回迁上海,留下部分为昆明工作站。新中国成立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950年3月,曾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1953年2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5年,筹建长沙分所。1958年6月,长沙分所独立命名为中国科学院矿冶研究所(后更名为长沙矿冶研究院)。1959年2月,以陶瓷部分为基础成立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研究所)。本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1959年5月,昆明工作站独立命名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冶金陶瓷研究所(现昆明贵金属研究所)。1968年3月,被解放军十六院接管;5月,被授予解放军一六零三研究所番号。1970年10月,回归地方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1984年,甲种分离膜制造技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998年6月,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中国科学院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上海微系统所作为上海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五个成员之一,被列入首批启动单位。 2001年8月,根据研究所科研领域的变迁和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调整,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将所名更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03年10月,“创新一号”01星成功发射运行。2008年9月,“神舟七号”伴随小卫星成功发射运行。2008年12月,“创新一号”02星成功发射运行。2010年3月,上海物联网中心成立。2011年11月,“创新一号”03星成功发射运行。收起
    • 矿床模型研究历史概述
      (一)国外矿床模型研究发展概况矿床模型的研究是随着矿床发现实践和成矿理论深化而发展起来的。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矿床模型研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矿床模型的萌生和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展开
      (一)国外矿床模型研究发展概况矿床模型的研究是随着矿床发现实践和成矿理论深化而发展起来的。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矿床模型研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矿床模型的萌生和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大致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其基本特征是,以大量已知矿床为基础,总结出了一系列典型矿床的基本特征。在矿床学研究的早期,虽然没有正式提出矿床模型的概念,但实际上早就从研究已知矿床的典型特征入手,查明控矿要素,探讨成矿过程,总结矿床成因,确定找矿标志,孕育着矿床模型的研究思路。例如,美国的W.林格伦、R.C.艾孟斯,瑞士的P.尼格里,挪威的J.H.L.伏格特,德国的H.斯奈德洪,前苏联的A.E.费尔斯曼、C.C.斯米尔诺夫、A.Г.别捷赫琴等,以各自的研究为依据,认为大部分金属矿床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建立了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导的学说。这些观点逐步系统化,形成了岩浆热液成矿论,实际上这便是现今我们熟知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的矿床模型。以德国A.G.维尔纳为代表的水成论学派,认为所有的岩石和矿床都是从大洋水中沉淀形成的,大洋水中溶解有形成岩石和矿床的所有物质,当它们沿岩石裂隙渗透时,就在其中沉淀出矿石。后来,逐渐形成“侧分泌”成矿观点,进一步演变成了“层控”成因的新观点。这便是后来提出的“层控型矿床模型”。到20世纪50年代,“模型”的概念和术语开始被采用,并见诸文献。例如在美国,当时已开始研究斑岩铜矿的蚀变和矿化分带模型,用于找矿实践,并在卡拉马祖等矿床的发现中发挥了作用。从60年代开始,使用矿床的描述性模型和成因模型进行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区域评价,在科罗拉多钼矿带的扩大和阿拉斯加矿产资源评价中取得了成功。这种研究思路得到了学术界和管理部门的认可。1979年,美国在丹佛召开了“矿产评价讨论会”,将描述性勘查模型确定为评价美国本土矿产资源潜力的主要方法。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澳大利亚,便有意识地建立了一些典型矿床的成因模型,并集中力量利用模型指出成矿环境,圈定找矿靶区。1960~1980年间,澳大利亚成功建立并应用的模型有:第三纪到现代红土准平原上的铝土矿矿床模型,元古宙条带状铁质建造中的块状赤铁矿矿床模型,超镁铁质熔岩流铜镍硫化物矿床模型,古生代火山岩中的铀矿矿床模型,以陆棚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铅锌矿床模型,酸性火山岩中的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模型,等等。从20世纪70年代起,前苏联地质部和苏联科学院的许多研究所,也开始集中力量研究一些重要类型矿床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模型。应当提到的是,在 20 世纪 60 ~70 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和发展,给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型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地质科学理论的重大创新推动着矿床模型研究的发展。到 70 年代末,矿产勘查发现了大量矿床,促进了现代矿床学框架的基本确立,同时也为矿床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矿床模型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大量资料积累的基础上,矿床模型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成为这个时期矿床模型研究的重要特征,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总结性、综合性学术著作大量问世,研究水平明显提高1981 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了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Deposit Occurrences》,开始以专著形式总结矿床模型的研究成果。此后,不同国家相继出版了类似的总结性专著,且综合性大大提高。例如,1986 年,美国地质调查局 D. P. Cox 和 D. A. Singer 编著的 《Mineral Deposits Models》,总结了 111个国家 3900 多个矿床的资料,包括 87 个矿床类型的描述性模型和 60 个不同类型矿床的品位 - 吨位模型。1992 年,J. D. Bliss 主编的 《Developments in Mineral Deposits Modeling》对 1986 年之后美国矿床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做了简要回顾。加拿大地质调查局于 1984 年出版了 《Canadian Mineral DepositTypes: A Geological Synopsis》( O. R. Eckstrand,1984) ,介绍了一些矿床类型的描述性模型。此后,加拿大地质协会于 1988 年和 1993 年先后出版了 《Ore Deposit Models》( R. G. Roberts and P. A. Sheahan)和 《Ore Deposit Models ( Ⅱ) 》( P. A. Sheahan and M. E. Cherry) 两本汇编,系统收入了加拿大矿床模型研究的最新成果,先后重印了 7 次。1998 年,《澳大利亚地质和地球物理杂志》编辑部组织大学、研究部门和矿业公司,针对澳大利亚的主要矿床类型撰写了 20 个找矿模型。这种趋势也延伸到发展中国家,例如,哈萨克斯坦于 2004 年以英文出版了 《Minerogenic Map of Kazakhstan》( S. Zh. Daukeev等,2004) ,介绍了 43 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模型。2007 年,印度出版了 《Exploration Model-ing of Base Metal Deposits》 专著 ( S. K. Haldar,2007) ,以印度元古宙锌矿资料为基础,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层状铅锌银矿床进行对比,系统地论述了矿床模型的理论、参数和实例 ( 表 1 -2) 。表 1 -2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外发表的矿床模型代表性著作续表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前苏联在金属矿床模型方面完成了先驱性的研究。例如,全苏地质研究所在 80 年代初以建造分析为基础,在前苏联境内划分出了 87 个构造建造带类型,为区域矿产预测提供了经验模型。矿床模型研究虽受到前苏联解体的影响,但其后又得到加强。例如,俄罗斯中央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地质勘探研究所 ( ЦНИГРИ) 参与专题研究的专家有 80 多位,1992 ~2002年 10 年内出版的专著就有 33 种,包括矿床模型图集、丛书,介绍建模的规程和方法 ( 表 1 -3) 。表1 -3 俄罗斯中央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地质勘探研究所出版的有关矿床模型的专著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续表资料来源: А. И. Кривцов 等,2005注: * 丛书为 《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模型》。( 2) 多种形式推进矿床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效果显著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矿床学和矿产勘查界的学术会议,都把矿床模型作为重要的讨论议题,对矿床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前苏联先后召开了 3 次 “全苏内生矿石建造成因模型会议”( 1980 年 5 月,1985 年 11 月和 1990 年 4 月) 。第一次会议通过对建模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的争论,明确了发展方向,为后来的模型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后的两次会议,分别讨论了建立矿石建造和成矿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地质 - 成因模型的一般原则和特点,以及以矿石建造和成矿系统的成因模型为基础的矿产预测方法原理。1985 年 9 月,美国和加拿大共同在利斯堡市召开了“公有土地矿产资源评价展望”专题讨论会,肯定了矿床模型是进行矿产预测和评价的主要方法,进一步推动了它的实际应用。国际地科联 ( IGUS) 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UNESCO) ,在推动矿床模型研究和应用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1985 ~1994 年间,他们联合组织了一个为期 10 年的 “矿床模型项目”( DMP) 。该项目的基本目标是,在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地球科学家之间进行资料和技能方法的交流,对发展中国家的地质工作者进行培训,促进矿床模型在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应用。1994 年以后,该项目又续作了一段时期。相关情况见表 1 -4。有关矿床模型的文献在相关专业杂志上发表与传播,也有效地推动了矿床模型的推广和使用。1980 年以来,加拿大 《Geoscience Canada》 杂志开辟了矿床模型讲座,先后介绍了 12 个 20 世纪 70年代和 80 年代在北美流行的地质 - 成因模型。在国际地科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矿床模型项目”( DMP) 实施期间,每次讨论会提交的报告都发表在 《Episodes》杂志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3) 矿床模型研究内容扩展,应用范围扩大随着各类地质观测数据的增多,矿床模型研究的内容不断扩展,研究参数不断增多,从传统的矿床地质描述模型扩展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随着研究内容的扩展,矿床模型的功能也不断增强,表1 -4 国际地科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组织的 “矿床模型项目”的主要活动 ( 1985 ~1994)资料来源: C. G. Cunningham 等,1993,有修改从局部找矿预测扩展到区域找矿应用,从矿体定位扩展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4) 矿床模型定量化、智能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矿床模型向定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矿床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矿床模型数据库,并建立了适应不同比例尺预测和普查需要的自动化人工智能预测勘查系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 “勘探者Ⅱ号”,促进了矿床模型研发与应用的定量化和智能化。当然,由于成矿作用复杂多样,矿床模型千差万别,矿床模型的定量化研究尚需不断探索和完善。3. 矿床模型研究与应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近地表易寻矿床的发现殆尽,地质工作者面临着寻找隐伏的、难识别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任务,矿床模型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局面。( 1) 通过对超大型矿床的研究,拓宽矿床模型认识,建立了一些新类型矿床模型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大型、超大型矿床研究热潮,地质学家试图通过对超大型矿床的研究,确定有利于大型、超大型矿床的产出环境,制定相应的勘查准则,进而确定勘查战略。然而,研究表明,大多数超大型矿床与中小型矿床在成矿作用、主要找矿标志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针对这种情况,地质学家另辟蹊径研究矿床形成过程,认识到成矿作用研究不能离开岩石圈与地幔演化,除了研究壳 - 幔相互作用外,还应注意研究岩石圈底面、软流圈上涌等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把成矿作用看作是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一部分。为此,澳大利亚于 1993 年成立了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试图通过对成矿作用与地球动力学演化关系的了解,增强矿业界发现矿床的能力。这被认为是成矿作用研究进入第三个里程碑的阶段 ( 施俊法等,2004a) 。为响应这个重大发展趋势,欧洲科学基金会亦于 1998 ~2003 年实施了 “地球动力学与成矿作用”研究计划。总之,成矿作用过程研究正在被纳入到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总体框架中,从岩石圈深部壳 - 幔驱动到浅部地壳响应及环境变迁,从巨量物质及能量运移、聚集与浅部定位整体过程研究到大型矿集区及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分布规律等,形成一系列与地球深部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的新理论、新模型,例如,地幔柱成矿理论、碰撞造山成矿理论 ( 陈衍景等,2001; 侯增谦等,2003) ,等等。与此同时,随着新矿床的发现、资料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入,过去被认为独一无二的超大型矿床,现在却被认为是一种新类型的矿床,建立了新矿床模型。其中,以奥林匹克坝为代表的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 ( IOCG) ,现已被公认是一种遍及世界各地的新类型矿床。这种认识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矿产的勘查与发现。另一个实例是产在黑色岩系中的贵金属矿床,现在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新类型矿床。( 2) 对矿床模型性质、用途、效用进行反思与定向在大型、超大型矿床研究过程中,矿床模型的应用遇到了极大的难题。对同一成因类型,甚至同一地区或同一构造环境的矿床作对比研究时,发现超大型矿床与小型矿床虽储量相差悬殊,但成矿地质条件十分相似,找矿标志亦十分类似,成因机制无本质区别,因此,专门寻找超大型矿床,尚缺乏独特的理论、显著的标志和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一些超大型矿床具有较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几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矿床,利用它们的成矿模型寻找类似规模的矿床,似乎难以如愿以偿。从矿床发现史来看,有些勘查计划是按事先设定的成矿模型来组织工作的,虽然找到了矿床,却发现该矿床的实际模型并不是原来设定的理论模型。在一些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尤其是在没有开展物化探工作的地区,单凭矿床理论模型判断该区的找矿潜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一些地区,尤其是隐伏区,尽管探测到与矿化有关的地质、物化探异常,但因矿床成因类型不明,往往很难下决心打钻验证。当然,大多数矿床是在明确已知成因类型后,系统收集与研究地质、物化探信息,从而实现找矿突破的。基于上述认识,勘查者应该更加重视识别矿床的找矿标志,在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矿床的各类找矿标志,进而指导同类矿床的找矿工作。可见,对矿床模型的研究明显具有理性回归的势头。( 3) 找矿模型愈来愈受重视,综合研究正在加强面对超大型矿床勘查的挑战和寻找隐伏矿、深部矿的难题,矿床模型的研究再次受到重视。尽管理论模型在指导找矿方面具有不确定性,但突出找矿信息的找矿模型在某种程度上不受矿床成因认识的影响,减少了勘查过程的不确定性,更受勘查者欢迎。随着深部找矿的重大发现,以矿床空间分带( 或地质标志) 为主要对象,建立了一些矿床地质找矿标志模型; 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为主要参数,建立了一批物化探找矿模型。目前,以地质成因模型为基础,以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标志为重点,正在不断地加强综合研究,推进矿床模型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 中国矿床模型研究的发展概况我国是世界上研究矿床模型最早的国家之一。20 世纪 30 年代,老一辈地质学家就对矿床分类和代表性矿床的特征作过描述,如谢家荣等 ( 1935) 在 《扬子江下游铁矿志》中对凹山式、南山式、凤凰山式、长龙山式等铁矿类型的划分和典型矿床的描述,实质上是我国建立铁矿床描述性模型的开端,这便是原始矿床模型的基础。在大量已知矿床研究的基础上,20 世纪 60 ~70 年代,提出了一系列描述性模型,揭示矿床立体结构及空间共生关系,例如,南岭钨矿石英脉 “五层楼”模型、长江中下游 “玢岩铁矿”模型、江西九瑞地区“三位一体”铜矿模型,等等。程裕淇等 ( 1979) 提出了成矿系列理论,将单个矿床模型研究扩展到了区域成矿模型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成矿模型研究。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 “成矿系列”、“成矿系统”、“成矿谱系”等理论体系 ( 陈毓川等,2007)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大量涉及单个矿床的成矿模型和找矿标志的文献,但总体来说,资料分散。为推动国内矿床模型的研究,原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在 《国外地质科技》刊物上刊登了 “国外成矿模式”专题讲座,并于 1988 年和 1990 年分别编辑出版了 《矿床模式专辑》和《矿床模式专辑 ( 续篇) 》( 表 1 -5) 。表1-5 国内有关矿床模型研究的重要专著1990 年和 1991 年,中国地质科学院成矿远景区划室组织专家编写了 《矿床成矿模式选编 ( 一、二) 》,将不同时期、不同单位建立的成矿模型按照统一要求,以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了一系列典型矿床模型。1991 年原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与俄罗斯矿物原料和地质勘探工作经济研究所合作,开展了 “矿床局部预测、普查和勘探工作中矿床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的研究,出版了《世界不同地区矿床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吴承栋等,1992)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原地质矿产部、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十分重视找矿模型研究,组织全国地勘行业联合攻关,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的综合研究,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专著( 表 1 -5) ,标志着我国矿床模型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国家加大了对矿产勘查和研究的力度,又先后启动了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过程与成矿作用”、“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华南陆块陆内成矿作用: 背景与过程”、“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等 5 个国家基础研究计划,丰富和发展了一系列成矿理论模型。2007 年和 2008 年,先后在武汉和昆明举办了 “矿床模型及矿产勘查” 讲座。讲座由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专家主讲,其内容涉及喷气沉积型 ( SEDEX) 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 MVT) 矿床、砂岩容矿型、造山带型金矿床,以及斑岩铜矿床和澳大利亚北部层控铅锌银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我国矿床模型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和找矿效果,一些优势矿种 ( 如 W、Sn、Sb、Mo、REE 等)和典型矿区 ( 云南个旧锡矿区、东川铜矿区、金顶铅锌矿区、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区、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区、陕西金堆城和河南滦川钼矿区、胶东和秦岭金矿区、赣南钨矿区等) 的矿床模型研究引起了世界上的广泛关注。另外,近年来随着危机矿山特别找矿计划的实施,我国在已知矿山深部和外围发现了一批新矿床( 体) ,发现一批新类型、新组合矿床,丰富拓宽了矿床模型研究的视野和内容。收起
    • 请问:全国有后山的大学都有哪些?
      武汉大学 珞珈山制四川大学 不高山厦门大学 有个形容厦大的词语叫“山海之间” 但是我一时不记得那个山叫什么名字 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华农山、湖、森林都有)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大学 (重庆所有……展开
      武汉大学 珞珈山制四川大学 不高山厦门大学 有个形容厦大的词语叫“山海之间” 但是我一时不记得那个山叫什么名字 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华农山、湖、森林都有)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大学 (重庆所有的大学基本上都有后山,山城嘛)如果你是在找一个风景比较好的学校强烈推荐你 武大 川大 和厦大北京3234306363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行天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外交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北京机电研究所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航天二院 煤科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国贸经济合作研究院 北京联合大学 文献情报中心 天津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商学院 天津外国语学院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中医药阿学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核工业理工研究院 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水产大 华东政法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640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药物研究所 重庆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工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 四川美术学院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河北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燕山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工程学院) 河北理工大学 石家庄铁道学院 石家庄经济学院 华北煤炭医学院 承德医学院 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718所)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河南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河南财经学院 新乡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 航空工业总公司613所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725所) 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山东农业大学 青岛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聊城大学 烟台大学 鲁东大学 莱阳农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轻工业学院 泰山医学院 潍坊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海军潜艇学院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大同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 中国日化工业研究院 山西中医学院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 蚌埠医学院 皖南医学院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安庆师范学院 江西 南昌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学院 东华交通大学 南昌大学医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通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徐州医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 江苏省委党校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浙江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医学院 杭州师范学院 温州大学 浙江林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委党校 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三峡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襄樊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孝感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省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湖南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国防科学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南华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吉首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 长沙矿冶研究院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广东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汕头大学 深圳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医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 广州医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药学院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州美术学院 海军兵种指挥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 广东商学院 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 广西 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工学院 广西工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云南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医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西南林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四川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泸州医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音乐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 川北医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阳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西北政法学院 延安大学 西安邮电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 中国兵器工业第206研究所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学院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青海 青海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学院 宁夏 宁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筹) 宁夏医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医科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佳木斯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科技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省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吉林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长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长春师范学院 长春税务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委党校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鞍山科技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沈阳化工学院 渤海大学 辽宁工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锦州医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体育学院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大连水产学院 沈阳化工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沈阳铸造研究所 煤科总院抚顺分院 沈阳大学 西藏 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大学 新疆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财经学院 塔里木大学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内蒙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海南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集美大学 漳州师范学院 福建中医学院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甘肃 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兰州商学院 甘肃中医学院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港澳台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军校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军械工程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 装甲兵工程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 第一军医大学 海军潜艇学院 海军兵种指挥学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这些学校都有后山`````````````````````````````````````分应该给我``我说的都有后山`如果你说出哪个没有`把分给其他人`谢谢收起

      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贵金属集团)于2016年4月在昆明正式成立,是面向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行业和相关领域,提供研发设计、关键材料制造、资源循环利用及供给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贵金属公司,是中国贵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是云南省贵金属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培育及发展的运营主体,是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的实施平台。

      贵金属集团拥有全资和控股企业17户、参股企业5户,以昆明贵金属研究所、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企业为核心。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始建于1938年,是国内专业从事贵金属多学科领域综合性开发的科研院所,被誉为中国的“铂族摇篮”。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由贵研所发起设立,于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贵金属集团构建了以国家级研发平台为核心、产业板块技术中心为基础、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支撑的创新体系,建设了国家工程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稀贵金属国家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7个院士工作站,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集团广泛开展合作,在基础学科、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重大产业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国家贵金属新材料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佼佼者。

      贵金属集团集中了贵金属冶金、材料、化学化工、工业催化、分析检测、商务和经营管理等多学科各类人才,为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引领行业创新、支撑国家重大关键技术、服务现代工业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贵金属集团以市场为导向,实施科技创新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战略,布局稀贵金属新材料完整产业链,建设了贵金属新材料制造、资源循环利用、供给服务全产业链,打造了“两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两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供给服务平台),是我国在贵金属领域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贵金属集团将依托在新材料精深加工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充分运用两个核心企业的平台,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实施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和横向拓展战略,突破贵金属新材料高端、尖端产品技术链和产业链,做强做大贵金属新材料产业,为中国国防军工、新兴工业的发展提供高精尖的贵金属新材料产品和一体化服务,打造世界一流的贵金属新材料企业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