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湖南农业大学

  • 建校时间:1903年
  • 招生简章:共24份简章
  • 院校类型:农林类
  • 所在地区:湖南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官春云

 官春云蒙古族,大学本科学历,1938年生于湖北,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领衔人,作物学博士生指导教师、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生指导教师和博士生指导教师。个人简历:19

  •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肖浪涛

    硕士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 大学硕士生导师

     肖浪涛,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植物学专业博士点领衔导师。1994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基础科学部植物生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在湖南农业大学基础科学部任讲师、副教授。

  •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刘海荷

    硕士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 大学硕士生导师

     刘海荷,大学本科,1956年出生,研究员、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79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1979.7~1980.7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学习,1980.8~

  •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黎星辉

    硕士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 大学硕士生导师

     黎星辉,博士,1962年出生,研究员,茶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园艺系茶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园艺系茶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

  •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夏延斌

    硕士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 大学硕士生导师

     夏延斌,男,汉族,1952年5月出生。1977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研修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在加拿大的NovaScotiaAgricultura

  •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文礼章

     文礼章,男,博士,1956年2月出生,教授,生态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硕士生导师。1978年3月-1981年12月湖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鲁双庆

    硕士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 大学硕士生导师

     1.个人简介鲁双庆,男,博士,教授,硕士导师。出生于1963.12.29,湖南临湘,湖南省水产学会池塘养殖委员会副主任,长沙大学教务处处长现在工作单位:长沙大学应用化学与环境

  •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罗红兵

    硕士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 大学硕士生导师

     罗红兵,博士,1968年出生。副研究员,种子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导师。1992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1997年7月在湖南农业大学获得农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在湖南农业大

  •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刘雄伦

     刘雄伦,男,湖南新化人,1968年3月25日出生,身份证号码为430111680325045.1991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本校在职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获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本校在职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获农学博士学位;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至美国普渡大学(PureUniversity)访问进修一年,学习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1996年8月晋升助理研究员,2003年8月晋升副研究员,现在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刘雄伦同志一直从事小麦、水稻、油菜等作物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在植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十多年来,主持或参加了1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奖励(其中包括1个在美国注册的拟南芥角质基因和1个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了两本专著,发表了20多篇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一、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二、作物基因工程。主要研究成果:1.2002年在美国注册了1个拟南芥角质基因(排第4):Clo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WAX2,anewArabidopsisgeneinvolvedincuticleaccumulation,编号为AY131334,排名第32.1997年获1个国家发明专利:利用低温去雄配制小麦或大麦杂种的方法,专利号:ZL92107068.3排第63.1998年湖南省科委鉴定成果:小麦两用不育系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配套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排第24.1999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小麦远缘杂交创造新材料的研究主要完成人5.1993年获湖南农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技术。第66.1992年5月21日获湖南省政府262万元重奖: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技术。第6主要论著:1.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张海清,周美兰,刘雄伦。两系杂种小麦的理论与实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2.何觉民,戴君惕,刘雄伦等。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作物。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主要论文1.XinboChen,MarkGoodwin,VirginiaL.Boroff,XionglunLiu,MatthewA.Jenks.Clo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theWAX2geneofArabidopsisinvolvedincuticlemembraneandwaxproction.ThePlantCell,Vol.15,1170-1185,May20032.HeJuemin,LiuXionglun,YangYoucaietc.Studiesonecologicmalesterilewheat.In:HybridWheat——ANewCropGoingtoFarmer,EditedbyDr.ZhangAiminandHuangTiecheng.,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Press,P.40-533.XinboChen,XionglunLiu,MarkGoodwinetc.ArabidopsislocusResurrection(rst)controlsauniquedevelopmentalprogramassociatedwithresistancetopowderymildew.2002年美国植物生物学年会交流论文。4.刘雄伦,李栒。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生物工程进展,2000,Vol.20,No.5,21-245.刘雄伦,何觉民,戴君惕。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Ⅵ。两系杂种小麦父母本雄性育性表现与恢保关系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VOL.23,No.4,Aug.1997,301-3066.刘雄伦,何觉民。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及其研究进展。湖南农业科学,2000,166(1):9-11,137.刘雄伦,何觉民,张海清等。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湖南农业科学,1993,127(4):4-88.刘雄伦。新疆野生油菜与芸薹属物种种间亲缘关系及其进化地位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19.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周美兰,张海清,刘雄伦。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发现、培育及其利用价值。湖南农业科学,1992,122(5):1-310.邹应斌,周美兰,何觉民,戴君惕,张海清,刘雄伦等。生态型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机制。湖南农业科学,1992,123(6):5-711.张海清,刘雄伦,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周美兰。两系杂种小麦优势的研究。湖南农业科学,1993,124(1):7-912.张海清,刘雄伦,何觉民。通北野燕麦的开花规律及其与小麦杂交的授粉技术研究。作物研究,1993,(3):6-813.戴君惕,张海清,何觉民,刘雄伦,邹应斌,周美兰,李海林。两系杂交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湖南农业科学,1993,126(3):7-914.张海清,何觉民,戴君惕,刘雄伦。小麦生态遗传育种研究。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5,(1):26-2815.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张海清,刘雄伦,欧仕益,周美兰。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Ⅰ。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1):1-516.张海清,何觉民,刘雄伦,欧仕益,杨友才,李海林。普通小麦与野生燕麦杂交的研究。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2):101-10517.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张海清,刘雄伦,欧仕益,周美兰,杨友才,曾利荣。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Ⅱ。选育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一般方法。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5):412-41718.张海清,何觉民,刘雄伦。两系杂种小麦研究进展。小麦育种通讯,1994,(1):4-619.邹应斌,何觉民,戴君惕,周美兰,张海清,刘雄伦,欧仕益,杨友才。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Ⅲ。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鉴定方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21(1):1-420.杨友才,何觉民,刘雄伦。两个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与异交特性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21(6):550-55421.周美兰,何觉民,邹应斌,刘雄伦,李海林。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22(3):231-23522.罗红兵,何觉民,戴君惕,刘雄伦,杨友才。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10和ES-8的制种特性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4(2):83-8923.杨友才,何觉民,刘雄伦,罗红兵。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10育性转换的温光效应分析。麦类作物,1998,18(3):4-724.杨友才,何觉民,罗红兵,刘雄伦。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遗传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6(1):24-2725.罗红兵,何觉民,刘雄伦,杨友才。几种化学药剂对小麦生态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2000,20(3):86-8826.肖淑媛,刘雄伦。一个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及其杂种的研究。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3主要研究项目:1.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克隆油菜相关基因及转基因油菜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稳定人才项目,文号:湘农大[2003]89号,项目编号:03WD04,5万元,主持,2003.9-2006.92.光温敏核不育小麦不育基因的纯化与原种生产湖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0.4万元,主持,1997-20003.兔防御素NP-1基因对甘蓝型油菜的转化。湖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实验室资助项目,2000-1001,第34.光温敏核不育小麦不育基因的纯化与原种生产。国家九五攻关重点,1996-2000,第25.生物工程杂交小麦。湖南省育厅,1996-2000,第26.主要农作物育性变化的生态学原理与应用。湖南省育厅,1998-2000,第37.两系杂交大麦研究。湖南省政府,1996-2000,第48.超高产两系杂交小麦研究。中华农业科教基金,1997-1998,第4

  •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邓钢桥

    硕士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 大学硕士生导师

     邓钢桥,男,大学本科,1964年生,副研究员,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导师。1985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同年分配到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副所长。邓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