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长安大学

211
  • 建校时间:1951年
  • 招生简章:共30份简章
  • 院校类型:理工类
  • 所在地区:陕西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硕导介绍:马润勇

姓名:马润勇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年出生职称:教授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研究方向: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及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马润勇,男,汉族,1961年出生。2003年毕业于长安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教授,硕士导师。主要从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及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情况::近年来先后主讲《地基处理》、《环境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遥感地质》、《区域稳定工程地质》、《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指导本科生教学实习与毕业设计。学术研究情况:近些年来先后承担、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在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科研成果《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壹等奖(排名第二)。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首次提出在印度板块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具有由南至北递进式隆升特征的新观点,并建立了地壳层递进式拆离滑脱、失稳弯曲隆升的数学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再现了地壳层递进式挤压弯曲隆升的过程,同时表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是高原内部自身的变形调整所致。在此基础上,对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变形力学机理与动力学特征、高原变形隆升与活动构造的发育与分布的关系、断裂活动强度与几何运动特征的分区分带性、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以及区域稳定动力学特征提出了新的认识;2、建立了岩石破裂扩展四种主要数学力学模式,即基于断裂力学最大周向应力理论为准则的扩展模式、应变能密度理论为准则的扩展模式,基于材料力学库仑准则的扩展模式以及首次提出了逆冲破裂扩展模式。同时还总结、概化出理论计算法、统计法与数值模拟法定量估算断层相对错动量的三种方法,尤其是建立了针对复杂断裂系统的工程错断断效应的定量评价方法;3、建立了用以定量估算大陆区地震破裂带长度的地表破裂长度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式。不仅可以较好地估计地震地表破裂规模,同事可研究估算古地震强度;4、建立了青藏高原区震级(Ms)、破裂长度(L)与垂直位错(H)的关系式;提出了地震地表破裂的分带性和青藏高原区7级以上地震地表破裂带影响宽度的一些基本特征与建筑物安全避让距离。5、以材料力学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更接近实际的介质体表面附近I型非对称裂纹扩展路径(轨迹)的数学力学关系式。6、提出了黄土高原抬升及其构造变形是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建立了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地质灾害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变形及其构造侵蚀灾害效应的关系;7、对鄂尔多斯盆地地壳结构、断裂构造格局与深部流体活动特征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存在深部流体以及新生代以来存在基底断裂活化与现代活动的新观点。专著及论文::近年来在《工程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土保持通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学前缘》、《地球科学进展》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代表性论文与著作主要有:(一)出版专著1、《区域稳定动力学的应用实践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副主编;2、《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副主编.(二)主要论文1、马润勇,等.逆冲断层发育的力学机制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2);2、马润勇,等.青藏高原递进式隆升的力学模式,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4);3、马润勇,等.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水土保持通报,2005,25(5);4、马润勇,等.西安金盆水库放水塔附近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工程地质学报,2006,14(4);5、马润勇,等.确定地震破裂带长度的新方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3);6、马润勇,等.兰临高速公路西果园滑坡复活变形因素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5,22(6);7、马润勇,等.表面附近I型非对称裂纹扩展路径的评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1);8、马润勇,等.震级与破裂尺度及位错量关系的讨论,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5);9、马润勇,等.黄河大柳树坝址区F201断层工程错断可能性及其效应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35(3);10、马润勇,等.区域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岩体松动效应,工程地质学报,2007,15(4);11、马润勇,等.大柳树坝址工程错断效应分析,工程地质学报,2008,16(2);12、马润勇,等.地震灾害预测基本思维模式探讨,西北地质,2003,36(2);13、马润勇,等.青藏高原隆升的黄土高原构造侵蚀效应,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29(3);14、马润勇,等.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断裂构造格局与工程抗断问题研究,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3(4);15、马润勇,等.青藏高原的递进式隆升机制,地球科学进展,2004,19(增刊);16、彭建兵,马润勇,等.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地学前缘,2004,11(4);17、彭建兵,马润勇,等.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灾害效应,地球科学进展,2004,19(3);18、彭建兵,马润勇,等.汶川大震的科学思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1);19、周立新,马润勇,等.岩体卸荷松动模式及其离散元模拟,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25(2);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硕导介绍:王卫东

    姓名:王卫东性别:男出生年月:1967年7月生职称:教授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研究方向:数字地震观测及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王卫东,男,1967年7月生,陕西宝鸡人,博士,

  •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硕导介绍:谭成仟

    姓名:谭成仟性别:男出生年月:生于1964年11月职称:教授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研究方向: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油藏精细描述以及油藏地质建模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硕导介绍:毛彦龙

    姓名:毛彦龙性别:男出生年月:1959年12月生职称:教授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毛彦龙,男,1959年12月生,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为地测学院

  •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硕导介绍:张骏

    姓名:张骏性别:男出生年月:1955年12月出生职称:教授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研究方向:张骏,男,1955年12月出生,陕西省兰田县人。1982年于吉林大学(原

  •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硕导介绍:陈志新

    姓名:陈志新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研究方向:程地质及地质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陈志新,男,陕西商州人,1983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主要从事工程地质

  •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导介绍:丁滢颍

    姓名:丁滢颍性别:女职称:高校副教授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多机器人协调丁滢颍:2005年6月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

  •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导介绍:楚岩

    姓名:楚岩性别:女出生年月:1962年7月出生职称:高校副教授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楚岩,女,副教授,1962年7月出生,农工党党员,现任农工民主党长安大学支部副主委,电

  •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导介绍:文常保

    姓名:文常保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年生职称:高校副教授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研究方向:1、真空微纳电子及光电子器件的设计及应用。2、智能信息器件及其在交通

  •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导介绍:邱彦章

    姓名:邱彦章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地球物理学科中的信号分析和处理、电子信息学科中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等的研究个人简介邱彦章,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