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905年
  • 招生简章:共3份简章
  • 院校类型:农林类
  • 所在地区:北京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博导介绍:高旺盛

基本信息姓名:高旺盛性别:男系别:农学系职称:教授学位:博士 个人简历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循环农业研究中心主任。1983-1994.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讲师,副教授1994.1-1995.6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博士后1995.7-1997.3中国农业大学西区科技处副处长1997.4-1999.7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1999.8-2002.8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教授,副院长2002.9-2003.1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2004.1-2006.5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学校办公室主任2006.6--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发展规划处处长  联系方式Tel:8610-62731436Fax:8610-62731436Email:wshgao@cau.e.cnAdd.: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100193  社会职务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农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委员科技部农业科技减灾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战略研究组组长“十二五”现代农业科技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  教学工作本科生:《农业生态学》博士生:《宏观农业系统研究与进展》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系统学、宏观农业与发展战略规划、农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已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1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中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战略》、《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概论》、《农作学》等学术专著15部。先后应邀赴美国、荷兰、日本、泰国、奥地利等国家合作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目前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及“农田复合生物共生循环模式研究与示范”,并担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保护性耕作”及重大项目“循环农业”项目首席专家。  课题项目2007-2010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田复合生物共生循环模式与技术研究2006-2010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2006-2010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4-2006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粮食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制与关键技术研究2004-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度、市场转化与决策模式研究2004-2005年:农业部软课题,农业科技跨越发展战略研究2003-2004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科技问题区域战略研究2003-2005年:北京市项目,京郊裸露农田保护型耕作关键技术研究2001-2003年:国家基金项目,秸秆还田对作物-土壤-环境影响效应研究2001-2005年:国家攻关重点课题,区域农业协调持续发展战略与典型模式研究2001-2005年:国家攻关重点课题,区域农业协调持续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2001-2005年:国家攻关重点课题,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关键技术研究2001-2005年:国家“973”课题,农牧交错带农业系统生产力耦合机理研究2001-2005年:国家“863”子课题,区域节水型农作制度研究  论文著作著作:1、《中国农业产业实用新技术读本》.高旺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概论》.高旺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高旺盛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4、《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高旺盛主编.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农业资源与区划》.杨改河主编,高旺盛副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6、《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科技发展战略》.贾敬敦主编,高旺盛副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郑建初,高旺盛主编,胡跃高陈阜等副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中国区域农业发展战略》,高旺盛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9、《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策略》,高旺盛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0、《农作学》.刘巽浩主编,高旺盛,陈阜,胡跃高副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11、《粮食安全与农作制度建设》,高旺盛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秸秆还田的机理与技术模式》,刘巽浩,高旺盛,朱文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3、《集约持续农业工程技术》,刘巽浩,高旺盛著,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14、《旱地农业系统生产力与适度开发》,高旺盛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主要学术论文(带*为通讯作者):1、ChenYuanquan,GaoWangsheng*,DongXiaobin.Greenaccountingforagricultureproctionsystemwithanemphasisonthevalueofagroecosystemservices.In:Proceedingsofthe6thbiennialinternationalworkshop“advancesinenergystudies:towardsaholisticapproachbasedonscienceandhumanity”,Graz,Austria,29/June-2/July,2008,pp.125-1412、NieSheng-wei,ChenYuan-quan,GaoWang-sheng*,SuiPeng.Impactsofmaizeintercroppingwithsoybeanandgroundnutonenvironment.InternationalSymposiumofFarmingsystemdesign2009.August23-26,2009,Monterey,CAUSA3、NIESheng-wei,GAOWang-sheng*,CHENYuan-quan,SUIPengandA.EgrinyaEneji.ReviewofCurrentStatusandResearchApproachestoNitrogenPollutioninFarmlands.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09,8(7):101-1054、Qinhongling,Gaowangsheng,Mayuecun,etal.Dynamicsofsoilmicrobialbiomasscarbonunderdifferentland-useinInnerMongoliaMountainsofnorthChina.SpecialtyConferenceonScienceandTechnologiesforDesertificationControl,Beijing,China.2006.105、WangshengGao,YuanquanChen.PrinciplesandmodelsforcircularagriculturedevelopmentinChina.InternationalSymposiumofFarmingsystemdesign2009.August23-26,2009,Monterey,CAUSA6、XiaobinDong,SergioUlgiati,MaochaoYan,XinshiZhang,WangshengGao*.EnergyandeMergyevaluationofbioethanolproctionfromwheatinHenanProvince.China.EnergyPolicy36(2008)3882-38927、XiaobinDong,SergioUlgiati,MaochaoYan,WangshengGao.Progress,influenceandperspectivesofemergytheoriesinChina,insupportofenvironmentallysoundeconomicdevelopmentandequitabletrade.EnergyPolicy36(2008)1019-10288、Xiao-binDong,Wang-shengGao*,Yuan-quanChen,Wei-liLiang.ValuationoffragileagroecosystemservicesintheLoessregion:AcasestudyofAnsaicountyinChina.OutlookonAgriculture,36(2007),255-2629、YangShiqi,GaoWangsheng*.Harmonycoefficientandregionalagriculturalsystem.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06,5(7):539-55410、YuecunMA,HonglingQIN,ChunmeiYIN,WangshengGAO*,etal.Dynamicsofsoilwatercontentunderdifferenttillagesystemsinagro-pasturaleco-zone.Front.Agric.China,2008,2(2):208-21511、高旺盛,陈源泉,段留生等.中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健康问题与技术对策探讨.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1):89-91,11112、高旺盛,陈源泉,陈冬冬.基于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农业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初探.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1):1-513、高旺盛,陈源泉,董孝斌.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与恢复对策探讨.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59-61(225)14、高旺盛,陈源泉,梁龙.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6):731-73415、高旺盛,陈源泉,石彦琴等.中国集约高产农田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31-13716、高旺盛,董孝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脆弱农业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以安塞县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2-18817、高旺盛,刘巽浩.我国西部生态经济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中国软科学,2001(10):124-125(90)18、高旺盛,秦红灵,赵沛义.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农田风蚀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2005,(5):122-12519、高旺盛.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702-270820、高旺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系统生产力研究方法分析.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18(4):279-282(228)21、高旺盛.论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科技对策.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422、高旺盛.西部农业开发的战略地位与现代化途径.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4):259-26223、陈冬冬,高旺盛*,陈源泉.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1983-198824、陈冬冬,高旺盛*,隋鹏,吴天龙.现代种植业系统及粮食生产能量转化效率的动态分析——以山前平原河北栾城县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99-10425、陈源泉,高旺盛*.中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评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1):33-3926、陈源泉,高旺盛*.基于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农业绿色GDP核算——以安塞县为例.生态学报,2007,27(1):250-25927、陈源泉,高旺盛*.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及其保护途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110-11528、陈源泉,高旺盛*.农业生态补偿的原理与决策模型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63-16729、陈源泉,高旺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问题初探.生态学杂志,2003,22(6):77-80(249)30、陈源泉.高旺盛*.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4):165-17031、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例.地理学报,2004,59(2):223-229(232)32、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效应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1-633、董孝斌,高旺盛*.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县域的能值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89-92(245)34、董孝斌,高旺盛*.提高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对策与建议.山地学报,2005,24(2):213-21735、彭涛,高旺盛*,隋鹏.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9(1):21-2536、秦红灵,高旺盛*,李春阳.北方农牧交错带免耕对农田耕层土壤温度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40-4737、秦红灵,高旺盛*,马月存等.两年免耕后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78-8538、秦红灵,高旺盛*,马月存等.免耕条件下农田休闲期直立作物残茬对土壤风蚀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8,24(4):66-7139、秦红灵,高旺盛*,马月存等.免耕对农牧交错带农田休闲期土壤风蚀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生态学报,2007,27(9):3778-378440、杨世琦,高旺盛*,隋鹏等.湖南资阳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67-7141、董孝斌,严茂超,高旺盛*等.内蒙古赤峰市企业-人工草地-肉羊系统生产范式的能值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7,23(9):195-20042、何文清,陈源泉,高旺盛*等.农牧交错带风蚀沙化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生态学杂志,2004,23(3):49-5343、何文清,赵彩霞,高旺盛*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风蚀主要影响因子研究——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092-209644、陈源泉,董孝斌,高旺盛*.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补偿的探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22(2):109-11245、梁龙,陈源泉,高旺盛*.两种水稻生产方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9):1992-199646、梁龙,陈源泉,高旺盛*等.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8):1773-177647、梁龙,陈源泉,高旺盛*.我国农业生命周期评价框架探索及其应用——以河北栾城冬小麦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54-16048、马月存,秦红灵,高旺盛*等.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生态学报,2007,27(6):2523-253049、聂胜委,陈源泉,高旺盛*等.玉米与不同功能植物间作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0):2204-221050、王国升,陈源泉,高旺盛*.区域农村发展差距成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7-1151、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区域农业系统自尺度与国家尺度上的协调度评价——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1):200-20552、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国家尺度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生态学报,2008,28(8):4047-405653、李向东,陈尚洪,陈源泉,高旺盛*等.四川盆地稻田多熟高效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学报,2006,26(11):3782-378854、李向东,汤永禄,隋鹏,高旺盛*等.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可持续性评价研究.作物学报,2007,33(6):942-94855、许翠,隋鹏,谢光辉,高旺盛*.杨农复合种植模式土壤水分效应及生产力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6,39(4):758-763  奖励情况200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05年获河北省山区创业奖二等奖(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