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安徽大学

211
  • 建校时间:1928年
  • 招生简章:共5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安徽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导师介绍:张崇旺

姓名:张崇旺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9月职称:教授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区域社会经济史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个人简

  •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导师介绍:张爱勤

    姓名:张爱勤性别:女出生年月:1962年10月职称:副教授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化。张爱勤,女,1962

  •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导师介绍:吴学琴

    姓名:吴学琴性别:女职称:教授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意识形态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3.国外马克思主义个人简历

  •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导师介绍:贾淑品

    姓名:贾淑品性别:女出生年月:1975年8月职称:副教授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2.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民主.政

  •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导师介绍:杭琍

    姓名:杭琍性别:女出生年月:1962年9月职称:教授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2.当代中外政治制度3.当代

  •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导师介绍:方川

    姓名:方川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11职称:副教授学院:社会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 民俗学理论(含民间文艺学) 地域民俗学 小说

  •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导师介绍:陈义平

    姓名:陈义平性别:男出生年月:1967.10职称:教授学院:社会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 政治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导师介绍:颜翠芳

    姓名:颜翠芳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院:社会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犯罪社会学、社区发展颜翠芳,女,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其研究方向为:犯罪社会学、社区发展。先

  •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导师介绍:沈昕

    姓名:沈昕性别:女出生年月:1972.2职称:副教授学院:社会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民俗学徽学社会学个人简历沈昕,女,安徽省五河人,19

  •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导师介绍:卞利

    姓名:卞利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09职称:教授学院:社会与政治学院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徽学明清社会经济史个人简历卞利,男,1964年生,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首批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徽学会副会长、《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甘肃古籍研究》和《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学术年刊《徽学》集刊主编等学术职务,安徽大学创新团队(A级)“徽学与明清徽州社会史研究”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徽学与明清区域社会经济史等,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含子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3项,主持与法国高等研究院、韩国国学振兴院及中国台湾合作课题各1项。独立撰写出版《国家与社会的冲突和整合》、《徽州民俗》、《明清徽州社会研究》、《胡宗宪评传》等著作6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教育厅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多项。多次赴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荷兰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2010年6月,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位学者为上海世博会举行主题演讲。学术成果一、主要著作1.《国家与社会的冲突和整合》,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徽州民俗》,独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3.《明清徽州社会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徽州古桥》,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5.《胡宗宪评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二、主要论文1.《明清徽州的村规民约和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与整合》,《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2.《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3.《清代江西赣南地区的退契研究》,《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2期;4.《明清徽州的宗族公约叙说》(日文),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2007年6月;5.《明清时代中国黟县宏村汪氏与韩国泉州柳氏宗族社会生活与民俗比较研究》(韩文),韩国《安东学研究》2007年第6期;6.《明清徽州乡村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台湾《明代研究》第八期(2005年);7.《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文化遗产》2010年第4期;8.《明代徽州谱牒的纂修、管理及其家国互动关系研究》,《江海学刊》2010年第1期。获奖情况1.《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合作)获2001-2004年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著作类)一等奖;2.《明清徽州社会研究》(独著)获2003-2004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3.《徽州民俗》作为《徽州文化全书》之一,获2005-2006年安徽省社会科学一书出版奖(社科类)著作一等奖;4.《明清徽州村规民约和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与整合》,获2005-2006年安徽省社会科学一书出版奖(社科类)论文著作三等奖。在研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的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06BZS011)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课题《明代徽州族谱研究》(08JJD770085);3.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明清徽州族规家法选编》(0902);4.安徽省人才开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徽州村规民约研究》(2007Z038);5.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之《春节卷•安徽春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