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安徽农业大学

  • 建校时间:1928年
  • 招生简章:共1份简章
  • 院校类型:农林类
  • 所在地区:安徽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介绍:王在贵

基本信息:王在贵,男,1975年7月生,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工作简历:1997年7月至2001年9月工作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2004年7月至今工作于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讲课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导师介绍:李培英

    李培英lipeiying性别:女单位: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名称:动物医学研究方向: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办公电话:0551-65786329办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导师介绍:周明

    周明ZhouMing性别:男单位: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名称: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办公电话:5786328办公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导师介绍:周杰

    周杰性别:男单位: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名称:动物医学研究方向:动物生理生化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办公电话:5786328办公传真:E-mail:zhoujie@a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导师介绍:余林生

    余林生yulinsheng性别:男单位: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名称:蜂学研究方向:蜜蜂生物学与生态学、蜜蜂遗传育种、蜜蜂病虫害风险评估与蜂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办公电话:65782158办公传真:65785027E-mail:yulinsheng@ahau.e.cn实验室主页:http://xmgl.ahau.e.cn/bee通讯地址:合肥市长冮西路130号邮政编码:230036余林生,男,1963年11月生,汉族,安徽潜山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现福建农林大学)蜂学系(现蜂学院)蜂学专业;现为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蜂业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兼任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农网专家,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蜂业》编委,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蜂学教学、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主持完成农业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任首席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4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3项、安徽省产学研项目3项和合肥市科技局重点科研项目3项等科研项目。获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安徽省农牧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合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奖励。主持选育并通过安徽省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审定的蜜蜂新品种(配套系)3个,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安徽省地方标准8项。发表第一作者的专题学术论文48篇,其中国家级重点刊物和国家级刊物20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3篇、三等奖12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获安徽农业大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农业大学教学贡献奖、安徽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安徽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安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主要教学经历与成果:一、主要教学经历1.承担本科课程:养蜂学、蜂学概论。2.承担研究生课程:蜜蜂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蜜蜂生物学与生态学、蜜蜂产品及其综合利用、养蜂生产概论。二、教学改革项目及成果1.农林类相关专业《养蜂学》课程建设与应用,安徽农业大学(2001-2003);2.蜂学(养蜂)多媒体课件建设与应用,安徽农业大学(2002-2003);3.蜂学(养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安徽农业大学(2003-2004);4.建设蜂学学科,为安徽经济建设服务,2004年获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5.2003年获安徽农业大学第三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2004年获安徽农业大学教学贡献奖。主要研究领域:蜜蜂生物学与生态学、蜜蜂遗传育种、蜜蜂病虫害风险评估与蜂产品质量安全主要科研项目:1.黄山市皖南中蜂种质资源保护与建设,农业部(农财发2004(42)号);2.皖南中蜂强群高产抗病的遗传机理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3041202);3.蜂蜜、蜂王浆双高产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优良品种选育与应用,安徽省科技厅(0323021);4.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蜜、浆双高产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安徽省教育厅(2001kj080);5.皖南中蜂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安徽省科技厅(07020303052);6.“九州意蜂”蜂蜜.王浆高产的遗传机理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1016);7.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蜜、浆双高产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安徽省教育厅(2001kj080);8.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合肥市科技局(合科[2005]11号);9.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安徽省教育厅(2006Kj179B);10.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安徽省科技厅(06023037);11.蜜蜂白垩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的研究,安徽省教育厅(JL0137);12.蜂产品提高人体免疫调节机能的研究,合肥市科技局(2008-1002);13.蜜蜂棚栽草莓授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合肥市科技局(2008-1012);14.国家蜂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蜂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岗位科学家),农业部(2008-2010);15.国家蜂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与质量监控)(岗位科学家),农业部(2011-2015);16.蜂巢恒温调控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511)(2013.01-2016.12)主要科研成果:1.安徽省蜜源资源的研究与应用,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2.九州意蜂品种(配套系),2006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2007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3.蜜蜂白垩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的研究,1998年通过省级成果鉴定,1999年获安徽省农牧渔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4.安徽省两种蜜蜂春季繁殖及数量动态特征,2003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5.中华蜜蜂交配和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200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6.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2006年通过省级成果鉴定,2007年获合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代表性论文论著:1.中华蜜蜂交配和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951~19542.安徽两种蜜蜂种群的春季繁殖及数量动态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02,13(9):1127~11303.栖息环境和种间竞争对中华蜜蜂群体分布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3,14(4):553~5564.中华蜜蜂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721~7245.安徽省蜜蜂种群消长及其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应用生态学报,2006,17(8):1465~14686.中华蜜蜂群体内温度变化及调控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9(4):53~587.中华蜜蜂产生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研究,中国养蜂,2004,55(6):7~98.无王蜂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中国养蜂,2003,54(4):6~89.蜜蜂白垩病病原和防治技术研究,中国兽医科技,1999,29(12):6~710.中药防治蜜蜂白垩病的试验与研究,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19(1):9~1111.蜜蜂白垩病发病因素的分析与研究,蜜蜂杂志,1999,(7):5~612.九华山EH-R意蜂生产性能试验报告,蜜蜂杂志,2003,(9):6~813.皖南山区枇杷蜜源特性与利用,蜜蜂杂志,2005,25(11):25~2614.环境污染对蜜蜂危害性的调查,蜜蜂杂志,2006,26(1):23~2415.适龄越冬蜂与幽王断子对中蜂越冬效果的影响,中国蜂业,2006,57(4):28~2916.“九州意蜂”品系选育及生产性能的研究,中国蜂业,2007,58(1):9~1217.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在温室内传粉行为的比较,蜜蜂杂志,2009(1)11~1218.蜂产品与人体免疫机能调节,蜜蜂杂志,2009(1)6~719.基于供应链的蜂产品可溯源问题研究,中国蜂业,2009(6)40~4120.温度对蜂蜜淀粉酶值和羟甲基糠醛相关指标的影响,中国蜂业,2009(9)41~4321.生态环境对蜜蜂与蜂产品安全生产的影响,中国蜂业,2009(10)45~4722.IT技术在蜂产品信息采集中的应用(一),蜜蜂杂志,2009(11)6~823.蜜蜂巢脾的陈旧过程及其开发利用,中国蜂业,2010(6)39~40.4724.云南六个东方蜜蜂群体主要形态指标比较分析,中国蜂业,2010(1)8~1025.生产与加工过程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中国蜂业,2010(10)41~4326.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架构初探,中国蜂业,2010,62(7):38~40.(8)17~18.27.蜂产品加工企业资源管理与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蜜蜂杂志,2010(10)8~1028.蜂针与蜂产品制剂相结合治疗200例临床分析,蜜蜂杂志,2010(9)10~1229.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与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生态位的比较,生态学报,2008,28(9):4575~458130.皖南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中华蜜蜂形态特征差异性研究,生态学报,2010,30(4)984~98831.尼日利亚非洲蜂和安徽意大利蜜蜂及其杂交二代形态特征与嶶卫星DNA遗传多样性,生态学报,2012,32(11)3555~356432.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皖南中蜂,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33.《蜜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48万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2006*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导师介绍:李槿年

    李槿年性别:女单位: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名称:兽医学研究方向: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技术职务:教授办公电话:5786328办公传真:E-mail:lijinn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导师介绍:李郁

    李郁LiYu性别:女单位: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名称:预防兽医学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学与兽医公共卫生学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办公电话:0551-6578632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导师介绍:王桂军

    王桂军RichardWang性别:男单位: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名称:预防兽医学研究方向: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办公电话:5786328办公传真:57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导师介绍:刘恩生

    刘恩生性别:男单位: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名称:水产养殖学研究方向:湖泊生态恢复、煤矿塌陷区生态重建及淡水渔业技术职务:教授办公电话:5786397E-mail: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导师介绍:程茂基

    程茂基性别:男单位: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名称: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方向:饲料生物技术技术职务:教授办公电话:5786897办公传真:E-mail: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