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时刻就在这5分钟

01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接近尾声。12月23日,大陆会议决定在安纳波利斯举行仪式,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将军将在这里交出委任状,把总司令之职交还给象征着人民权力的大陆会议。八

  • 为什么现代教育培养不出有见识的人?

    博学的人不一定有见识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一个人能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知识

  • 通往奴役的路由每一所大学铺就

    大学教育,就是引导我们如何仰望星空。大学是什么,德国的威廉三世这样呐喊:“大学是科学工作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他没有将大学视为统治工具,而是全

  • 大学学报不能为学术添乱

    记得三年前,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一篇短文,标题就是一个问题:“大学学报应该怎么办?”我的基本想法是:我们不需要多至千种以上的基本类同的大学文科学报,我们需要的是一些特色化

  • 我国当今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

    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 的研究生

    记得小时候,对于“博士”这个称呼是非常敬仰的。说谁是博士,说明这个人知识面广而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任何事物都有独特的理解,那种说出来我们恍然大悟或者根本听不懂你的解释。从形象上也是文质彬彬,或戴眼镜,或戴礼帽,或身穿笔挺的西装、脚蹬铮亮的皮鞋,说话文明,没有粗话。 等到有一天自己读完大学,读硕士研究生,读完硕士又攻读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又做了2年博士后,然后晋升为副研究员,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然后再晋升为研究员,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导师。算起来自己做研究生导师也二十多年了,也有三十多名研究生从研究组毕业了。从2008年开始我甚至还在科学网上写了不少关于培养研究生的心得和体会的文字,还曾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培训班的教师,也被邀请到高校和科学院等一些研究所做培养研究生的体会交流。 经历多了,思考多了,似乎应该是经验更多了,思想和理念更成熟了。但近年来,内心里总是有一种声音在提醒、在质疑: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合格吗?我们该怎样去培养研究生?我们怎么做才能使得他们成为合格的研究生呢?答案本是越来越清晰,实际上却感觉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没有底气了。 那么一个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学习哪些技能?掌握哪些能力呢? 我们会说博士研究生需要具备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掌握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发展态势。这些能力如何获得呢?一般是通过独立的、具有探索性的研究课题,经过一段集中时间(如5年左右)的艰苦训练而获得(现在的基本学制是普博3年,硕博连读5年)。最后完成和提交学位论文,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和答辩,通过学位委员会的审查 (现在还要满足培养单位获得学位的要求,如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等)。 这看似很明确的培养要求,在我们一年一年答辩毕业的研究生中,是不是都达到了这个培养要求和标准了呢?答案也很清楚。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培养要求,研究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学习和训练要求。研究生导师这个群体的文化素养发生了改变,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发生了改变。 这期间有两个重要改变对于今天的现状是很关键的——第一个改变:研究生成为完成导师课题任务的主力。我的经历和理解,研究生有责任协助完成导师的课题任务(一般课题任务书中有这个部分),但研究生的课题是具有探索性的,独立性的,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研究生自己希望通过课题任务,发挥自己的潜力,做自己喜欢的内容,探索自己思考的问题。导师希望研究生带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完成课题任务的同时,推进和提高研究领域的发展。慢慢地,导师和研究生都忽视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把课题任务几乎成为了研究生培养的全部。所以,我们常看到的是导师着急要数据,研究生着急出数据。近乎机械性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动,使得一些研究生渐渐失去了科研的兴趣。一个研究集体没有文化的熏陶,没有传统的传承,只剩下实验数据。毫无疑问,科学研究动手能力是重要的,实验技术的摸索和熟练是重要的,但探索未知本是有趣的,驱动人们的好奇心去探索。文化和传统是一个研究集体的灵魂,这个无形的东西对于研究生心灵的塑造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忽视了灵魂的东西,注重了实际的内容,使得今天的研究生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这也许是导师累,学生累,导师抱怨,学生抱怨的一个原因吧。一个环境,没有温馨,没有情感,冷冰冰的,都盼望着早些逃离,这种环境很难培养出出众优雅的人才。第二个改变:发表学术论文替代了学位论文。发表学术论文是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一项基本要求。研究生要学会设计实验,学会收集数据,学会分析数据,学会论文写作,培养对科学研究价值的评判能力,也就是具备判断哪是有价值的研究,哪是有创意和有创意的研究,哪是重复性研究。科学研究要上档次,有品位。 我们也发现,慢慢地研究生培养单位把这种基本能力作为了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只要研究生发表了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就可以获得学位了。导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位论文,研究生自己也不重视学位论文。现在众多的研究生一入学就开始琢磨如何早一点发表符合学位要求的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几乎成为了他们研究生生涯的全部。所以,渐渐地很多研究生的课题设计是短平快的内容,低层次重复的内容。研究缺少了新意,缺少了探索性,缺少了挑战性,自然也就缺少了研究兴趣。结果是我们的论文数量上去了,研究生数量上去了,可我们却发现与国际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发现自己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下降了,开始呼吁创新,开始设立各种人才计划吸引国外的学子回国。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慢慢地贬值,慢慢地受到歧视,也慢慢地失去了光环。我们通过人才计划引进的受过国外正规训练的导师们,也不知不觉加入国内培养研究生的洪流中,也开始培养着受到国内歧视的研究生,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在我国当今的研究生教育中,这两个因素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会有较大的影响:重视科研任务而忽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发表学术论文而忽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 有人对文章中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请问国内研究生质量变差,研究水平与国际差距变大,这两个结论是从哪得出的,有什么数据支持?” 我很欣赏这种较真的科学讨论的态度。从我的印象中,这种说法是有一些根据的,也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调查报告,也有国家的教育统计年鉴,也有一些教育主管领导的讲话,也有导师们的观点,也有研究生们的观点等等。按说,证据是有的,可是数据在哪里呢? 仔细想一想,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下一个绝对化的结论是很难的。研究生培养是人的教育,一个人的群体总是有表现优秀的,有表现一般的,有表现差一点的,如果有样本的话,每个部分也有一个比例。这些数据在我国每年的研究生教育年鉴中应该是有的,但我手头没有。 那么,我国当今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到底如何呢?有没有一个说法呢?记得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总结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现状是:“知识多而智慧不多,欲望强而能力不强,学历高而境界不高。” 我抽时间查阅了几篇专业文献,发现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有些说法的,如: 李小青(2007,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博士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剖析”一文中: 根据2005年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中的统计数据:(与前5年相比)51%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目前研究生质量出现了下降,24% 认为质量保持稳定,认为培养质量提高的占25%。” 袁本涛等(2007)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的文章:”目前我国研究生在学风、学位论文质量以及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表现较好,但与5年前相比, 生源质量、学位论文水准以及研究生的总体质量方面并没有大的提高, 甚至有潜在的下降趋势,而在创新性、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则表现较差。” “(调查数据显示)有59%的导师认为, 与5年前相比, 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基本持平, 12%的导师认为‘越来越差’, 另有11%的导师认为难以判断, 只有18%的导师认为‘越来越好’。”也说明 5年来,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没有明显提高。 如果从用人单位的评价看,“50%的用人单位认为有所下降。”用人单位认为, “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近5年来总体上不仅没有明显进步, 甚至还有所下降。” “近年来, 我国研究生教育在规模快速膨胀而培养条件没有相应改善的环境下, 总体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但与5年前比, 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学位论文质量,都没有大的提高,且五成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研究生的质量有所下降。”赵卿敏(2000,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我国培养的研究生, 书本知识较丰富,应试能力较强,而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不尽合理, 突出表现为创新能力较差和学术视野不广。” 不少文章认为:“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差,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致命弱点。” 这几篇文献相对陈旧一些,关于新的统计数据没有查阅到。我国近十年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应该还是快的,有突出的成绩,也会有些新的问题出现。由于考核方式、研究生毕业要求、各种奖励的评选等,论文还是一个最受关注的指标,所以我的文章中提出的两个方面,应该是越来越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采取一些政策性措施进行纠正和引导。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何定义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生源、师资、条件、投入、待遇,科研能力、科学素质等等方面,都不是很容易定量的。

  • 高校学霸情侣携手保研北大,论文项目一个都不少

    论文 保研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一对学霸情侣走红网络,他们都已成功获得北京大学的保研资格,毕业之后将携手赴北大继续深造。 他们两位都是学霸级的人物,男生武翔是机械电子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生,保研申请过程

  • 教授发文称高校管理与“八股”有一比

    最近一段时间,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教授林中祥在其科学网博客上的一篇博文“火”了。 林中祥是一个很敢说话的人,他的博文向来也比较容易引起博友们的争论。但这一次

  • 安徽省将新增5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硕士 博士学位授予硕士学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召开了2019年安徽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评审会,会议确定了本轮立项建设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高校。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了解到,2019年安徽省共新增5个博士学位授

  • 重庆大学法学院同等学力申博的实施细则

    同等学力申博同等学力申 同等学力

    最近许多学员询问同等学力申博的问题,在职博士网小编专门为大家搜集了《重庆大学法学院同等学力申博的实施细则》,各个学校要求大同小异,其他补充文章,可以在本站搜索栏输入“同等学力&rdqu

  • 合肥工业大学-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1年招生简章

    研究生 研究生2021年招生简章 联合培养博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是自然资源部的地质科学综合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招收培养研究生始于六十年代初,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收培养工作,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